姑婆芋(海芋)

出自台灣有毒中草藥毒性資料庫

(修訂版本間的差異)
跳轉到: 導航, 搜尋
Kmutox520 (對話 | 貢獻)
(以內容「__NOTOC__ {| ||[http://tcm-toxic.kmu.edu.tw/index.php/%E4%B8%AD_%E8%8B%B1_%E6%96%87_%E5%AD%B8_%E5%90%8D 學名] ||[http://tcm-toxic.kmu.edu.tw/index.php/%E6%A4%8D_%E7%...」創建新頁面)

在2012年11月21日 (三) 02:38的最新修訂版本

學名 科別 毒性 症狀

基本資料

科別

天南星科 Araceae

屬名

海芋屬 Alocasia

中文學名

姑婆芋

拉丁學名

Alocasia macrorrhiza L.

英文名稱

giant taro, giant elephant’s ear, taro

中文俗名

山芋頭、天荷、木芋頭、野芋頭、觀音蓮、海芋、細葉姑婆芋、Bagaiyau(泰雅)、Kaiguwai(排灣)


姑婆芋

姑婆芋在日常活中隨處可見,園藝造景或者是路邊都有其蹤影。外觀上姑婆芋最多可高達一公尺。作為一種有毒植物,姑婆芋相當有名,在其根莖及葉當中及含有大量的草酸鈣及氰苷,經研究後,發現草酸鈣及氰苷可能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。 台灣毒藥物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,自1987年至2006年,因姑婆芋而產生中毒的事件,在成年人及孩童的中草藥中毒排名當中都名列前十,尤其是孩童,更是名列第一。由於姑婆芋含有大量的草酸鈣,當傷口或黏膜接觸到姑婆芋的乳汁時,容易產生黏膜發炎,角膜病變,若是不小心誤食,食道和嘴部可能產生灼燒感及疼痛感,嚴重更可能造成呼吸不順或阻塞。另外,草酸鈣通常會堆積在腎臟部位,很有可能會導致腎臟的病變,因此要特別注意,盡量避免吃下姑婆芋。

草酸鈣在姑婆芋中,雖然是主要有毒成分,但是在不同時期所含的濃度也有不同,有研究指出在雨季時,草酸鈣在姑婆芋的濃度含量最高。除了草酸鈣,氰苷也是有毒成分之一,但是氰苷僅存在尚未成熟的葉片當中。

若是真的不小心因為誤食姑婆芋而造成中毒,可以先喝入冰水來減緩疼痛,若還是持續疼痛,可使用含xylocaine的漱口水或止痛針來止痛。一般來說,姑婆芋會造成食道黏膜灼傷,因此並不建議催吐或洗胃,避免造成二次傷害。另外,因姑婆芋而產生的腎病變並不是所有中毒個案都會產生,除非真的吃下大量的姑婆芋,才有必要馬上進行相關的血液檢驗來檢查腎功能是否正常。


植物圖片

姑婆芋全株

姑婆芋全株

姑婆芋葉正面

姑婆芋葉正面

姑婆芋葉背面

姑婆芋葉背面

姑婆芋葉基部

姑婆芋葉基部

姑婆芋莖

姑婆芋莖

姑婆芋果實

姑婆芋果實

個人工具